泵类控制系统,虽是工业流程中的“幕后功臣”,却长期受制于“旧、低、笨”三大顽疾:系统集成度低、智能化水平不足、能效管理薄弱,成为制约我国流体装备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瓶颈。
针对这些行业痛点,中国计量大学寇晋铭带领的泵控团队凝心聚力,历时五年,深入调研,最终提出四项核心关键技术并攻克难题,成功打造出一款高性能泵用智能控制器,不仅突破传统架构限制,更为泵类系统赋予了“感知—决策—执行”一体化智能检测能力。
传统泵控系统普遍依赖人工巡检、手动调节和单点控制,智能化水平严重不足。这类系统不仅导致能耗高、维护成本大,更难以满足泵类装备在复杂多变工况下高效稳定的运行需求。为了精准破解这一行业难题,项目负责人寇晋铭牵头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科研团队,成员包括来自中国计量大学多个专业的15名优秀学生。团队深入实地,走访全国20余家流体装备制造企业,涵盖水利、电力、石化、冶金等关键行业,深入泵站现场和生产一线开展调研,采集了大量真实运行数据。系统总结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,并提出了“软硬协同+智能诊断+能效优化”的综合解决方案。

针对“旧、低、笨”三大行业顽疾,科研团队通过8000小时连续试验与技术验证,最终锤炼出以下四项核心技术:1)基于PN曲线的无传感预测算法;2)多泵自适应并联控制技术;3)多模式诊断及监测技术;4)集成泵用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。我们将四种技术架构与实际运行需求紧密结合,真正做到了“用得上、用得久、用得好”,项目负责人寇晋铭说。
目前,团队研发的泵用控制器已在3家国内龙头泵企完成现场试运行,系统稳定性与智能化程度均获高度认可。在成果转化方面,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,美国发明专利1件;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,构建了从算法到控制器硬件,再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创新链条。此外,团队也与相关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,通过应用场景测试与验证,持续完善控制器产品设计,致力于打造国产泵控行业的“新基准”。
一枚小小的泵用控制器,正在推动一场制造业智能化的深层变革。它的背后,是一群青年科研工作者对国家需求的精准回应,也是中国制造迈向智造强国的坚定步伐。
本文系中国计量大学投稿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若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。图片授权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6163银河在线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6163银河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6163银河在线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6163银河在线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6163银河在线”,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电话:0571-87759680;邮箱:hbzhan@vip.qq.com。